手机版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中山市华侨中学>学校概况>校董会>校董简介> 正文内容

校董简介

蔡冠深——誉满五洲冠四海 桑梓情深终不改

 

誉满五洲冠四海  桑梓情深终不改

——记中山市华侨中学校董会董事长蔡冠深

 

 

 

在“中山市华侨中学蔡冠深对外交流基金会”成立仪式上蔡冠深先生一身深色西装,浅色条纹白衬衫,素色领带,戴一副琥珀色眼镜,文质彬彬,举手投足间透出一股一股浓浓的书卷气。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中华总商会副会长、香港新华集团主席、中国科学院院长经济顾问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人文博士、中山市首届“逸仙奖”金奖获得者、中山市首届中山教育年度人物,蔡冠深先生深谙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儒家思想精髓,以一颗回报国家和社会的善心三十多年来祖国大陆教育、科研、文化的捐资超过3亿港元,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古训赋予了新的时代诠释。

成功实业家的背后,是一颗回报国家和社会的拳拳赤子心。父亲蔡继有先生的言传身教,让“取之社会,用之社会”的训导在年轻的蔡冠深心中落地生根。而随着人生阅历的丰富和自身修养的不断提高,回馈桑梓、重教兴学已经升华为蔡冠深的一种人生理念。

在蔡冠深的眼里,企业发展和公益事业是他长期致力的两大事业,两项事业同样重要,缺一不可。他说:“公益事业几乎占了我日常工作的三分之一时间,我个人的抱负是在经商之外,我要回报社会,特别在科教方面多出一点力,因为科教的发展对国家民族会产生深远影响。” 

 对一个时间比金钱还重要的企业家来说,蔡冠深坚持在捐资助学上践行“四出”:出钱、出力、出心、出时间。蔡冠深说,凡是自己捐助的基金发奖,他总要亲自前往,这已经成为他的习惯,“有的人可能是捐了钱,获个名,但我们希望通过事必躬亲,让钱用得到位,更重要的是,我们真心真意地来,发自内心帮助学校和学生发展。” 

 2008年3月,蔡冠深先生捐资港币100万元,成立了中山市华侨中学对外交流基金会,旨在贯彻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拓宽侨中对外交流的渠道,增强侨中师生的国际视野,积极引进优秀教育资源,使学校发展迈向国际化、现代化、多样化。2009年校庆,蔡冠深先生又捐资港币100万元,为对外交流基金会注入更多的资金。2008-2011年,对外交流基金会共支付人民币248,800元。除了捐款,学校每年的对外交流活动,蔡董事长一定抽空参加。 

2008年11月,蔡冠深先生捐资人民币153,120元支持中山市华侨中学教育基金会;12月校庆,蔡先生又赞助人民币63,000元支持学校办《校史特刊》。

2009年中山市华侨中学五十五周年校庆,蔡冠深董事长特邀了杨振宁教授出席,并邀请杨振宁教授及为广大学子作了一次精彩的报告。这不仅是中山市华侨中学的光荣,更是中山教育界的光荣。

从2006年开始,蔡冠深先生奖励考上清华北大的优秀学子每人人民币1万元,到2011年,共奖励人民币8万元。2011年,蔡冠深先生又提出了新的奖励方案,除了奖励考上清华北大的优秀学子,还奖励高考考上世界排名前50名大学的优秀学子,每人奖励港币10万元;考上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的优秀学子,每人港币5万元。

实际上,科教事业已经成为蔡冠深先生的第二事业。三十多年来,蔡冠深的捐助遍及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科研院所,设立的教育和科技基金有二十多项,先后捐出的资金已超过3亿港元。蔡冠深和他的新华集团为奖励广大科技教育工作者与莘莘学子而设立的基金会已经有了一长串名单:中国科学院院士荣誉基金会、中国科协新华青年科技奖励基金、中央民族大学蔡冠深教育基金、北京电子科技学院蔡冠深教育基金、复旦大学蔡冠深教育基金、上海大学蔡冠深教育奖励基金、南京紫金山天文台蔡冠深行星科学奖励基金……

作为一个企业家,蔡冠深不断开拓自己的事业,多元发展,让企业攀登一个又一个高峰。作为一个社会教育家,蔡冠深拥有自己的一套先进的教育理念,并切实践行,捐巨款资助教育,促进学校培养出新型人才。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蔡冠深对科教事业的热切瞩目,从来没有消退过;蔡冠深对科教事业的倾力付出,从来没有停留过。有诗赞曰:

誉满五洲冠四海,桑梓情深终不改。

东风今遂平生愿,兼济天下育英才。

 

 

  蔡冠深先生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人文博士,香港新华集团总裁,新华科技集团主席,现任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中山市华侨中学校董会董事长……

【采访手记】

   作者:缪克构;李雪林 来源:上海文汇报
    
    身板挺拔,笑容真诚,蔡冠深先生很精神!
   
    12月9日,在上海大学的一间会议室里,如风一般进来的蔡冠深先生,一身深色西装,浅色条纹白衬衫,素色领带,戴一副琥珀色眼镜,文质彬彬,举手投足间有一股浓浓的书卷气。
   
    他18岁加入海产行业,25岁接班,成为香港“海产大王”第二代掌门人,集团下辖100多家分公司,属下员工4000多人,是一位家族总资产超过100亿港元的传奇人物。
   
    他是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中华总商会副会长,热心公益事业,获得香港特别行政区铜紫荆星章,被委任为“太平绅士”。他深谙儒家思想的精髓,以“穷则独善其 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训导立身,三十年来,他对大陆教育、科研、文化的捐资已经超过3亿港元,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古训赋予了新的时代诠释。
   
    成功实业家的背后,是一颗回报国家和社会的拳拳赤子心。父亲蔡继有先生的言传身教,让“取之社会,用之社会”的训导在年轻的蔡冠深心中落地生根。而随着人生阅历的丰富和自身修养的不断提高,回馈桑梓、重教兴学已然升华为蔡冠深的一种人生理念。
   
    在蔡冠深的眼里,企业发展和公益事业是他长期致力的两大事业,并且这两项事业同样重要,缺一不可。他深情地对记者说:“科教等公益事业几乎占了我日常工作 三分之一的时间,但令我有极大的满足感。我个人的抱负是在经商之外,我要回报社会及国家,特别在科技及教育的发展方面多出一点力,因为科技及教育的发展对 国家及人民会产生深远影响。”


   

“海产大王”家族创造新的传奇  从做学者梦到投身商海
   
    香港人说:鱼虾使蔡家致富,时势造就了“海产大王”蔡继有。
   
    蔡家二公子蔡冠深1957年出生于澳门,他并非像一些人所想象的那样是含着金元宝来到人间的。他的《摇篮曲》里,有的是海浪的拍打,鱼虾的腥气。
   
    父亲蔡继有祖籍广东中山市,世代务农。十一岁那年丧父后,家里断了生计,蔡继有小小年纪就到一家鱼类批发行做工,直到上世纪50年代初,才开始自立门户当 起小鱼贩,起早贪黑赚几个钱养家糊口。1954年,蔡继有赴澳门定居,全家挤在一间租来的斗室之内,靠吃便宜的碎米和卖剩的小鱼虾过日子。蔡冠深出生不 久,父亲再一次举家迁移,搬至港岛上环,仍辛苦地做鱼贩和小生意。不久,父亲开设“华记栏”,收购鱼货获得利润后,开始贷款给渔民造船扩大生产,所欠款项 则用捞捕的鱼货分期分批偿还。如此一来,蔡继有的生意越做越红火。
   
    蔡冠深初入学时家境还很贫寒,读书要靠公援。他从小听话,是个勤勉规矩、品学兼优的乖学生,后来以优异成绩考上圣保罗男女中学。圣保罗男女中学是香港的一所名校,许多政界人士都是从这里走出来的。
   
    在父亲的海产事业突飞猛进的时候,蔡冠深一直在做他的学者梦。年轻的蔡冠深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情有独钟,尤其是古典文学和历史知识底蕴丰厚,《中国文学》、《中国语文》、《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等学科年年全优。他立志要做一位文史学家。
   
    从1974年到1975年的那段日子,蔡冠深负笈东瀛,在京都享受他“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悠闲时光。京都不同于东京和大阪,那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美 丽安静的小城。蔡冠深选择京都,学的是他喜欢的文学和历史。而父亲送他去日本读书的原因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因为他正在跟日本客户做生意,那就送儿子去熟悉 一下生意伙伴的文化吧,以便充当对日贸易的翻译。这个渔民出身,靠自身的勤勉和精明起家的“海产大王”甚至都没有想到刻意安排自己的继承人去学习什么商业 管理一类的知识。
   
    但仅仅过了一年,蔡冠深便告别京都回到香港。父亲的生意越做越大,全家都在忙碌,家里缺人手。这一别,具有某种深刻的标志性含义:蔡冠深从此告别了喜欢的文学和历史,告别了喜欢的以闲适和安静为特征的“京都品位”,纵身跃入了云诡波谲的商业深潭中。
   
“啼声初试”让人刮目相看
   
    刚从日本回来的蔡冠深被父亲安排在集团下属的海产加工厂,当起了普通的打工仔。一年365天,只有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三才获准放假。一旦业务繁忙,年初二就 要上班为客户供货。没有任何头衔,也没有正式的固定工资,蔡冠深每月只拿一千二三百元的交通费。他听从父亲的安排,没有怨言,也不摆少爷架子,和普通打工 仔一样,脚蹬水鞋,身挎围裙,每天早上4点钟起床,5点赶到港岛西环海产市场,先了解当日行情,然后一条船一条船看货、谈价、收购。每一船活蹦乱跳的海鲜 运回来,蔡冠深就得凭经验在一分钟甚至几秒钟内判断出合适的价格,然后与收货人成交。这培养了蔡冠深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敏锐的直觉,他知道如何让鱼虾在保持 鲜活的时候脱手而不能等它们死掉。
   
    新华集团依靠海产业迅速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财富。当时,港澳所有捕捞船队加起来的供应数量,有一半输送给新华集团。集团在香港、澳门、越南都有工厂,冷冻水产品的产量在东南亚排在前面,手里握有大量现金。
   
    1977年,根据父亲的安排,不到20岁的蔡冠深独自返回澳门,组建新基地产。是年,澳门拍卖首块官地,与会者云集了澳门诸多地产商。蔡冠深代表新华集团 参与竞投,坐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叫价声从330万葡币起,此起彼伏,当竞价到400万时,场内开始沉寂下来,几乎没有人继续竞争,这时候,蔡冠深开始 举牌。凭着一股年轻人的锐气,蔡冠深最终以411万葡币征服对手,投标中的。在落标后签署法律文件时,澳门政府官员发现:这个出手不凡的后生刚刚20岁, 还不到法定参与竞投的21岁年龄。
   
    “那段经历对我而言非常重要,过去是在前辈的指导下才能工作,这次却是独立操作竞价,前辈们也借此考验我是否能成熟起来独当一面。结果是我成功了。”
   
    蔡冠深的“啼声初试”,让香港工商界对“海产大王”的传人刮目相看。
   
   

25岁接手蔡氏家族掌门
   
    很多年以后,蔡冠深不得不佩服父亲对他每一步培养的深谋远虑。
   
    1982年,蔡继有作出重大决定,宣布半退休,将经历了7年摸爬滚打的蔡冠深任命为新华集团总裁。“海产大王”的桂冠,由创业的第一代传到再创业的第二代掌门人手上。这一年,蔡冠深25岁。
   
    凭着年轻气盛和与父亲共同艰苦创业磨练出来的本领,在25岁至30岁那几年里,蔡冠深将新华集团赖以发家的海产业推向更高峰,形成一个环球性策略、垂直性 经营的跨国海产王国。从捕捞、养殖、加工、仓储、进出口贸易、批发、零售、餐饮,形成一条龙式的垂直作业体系。新华集团组成了自己的船队,投资海产养殖 场,还在远东各地设冷冻加工厂。在海外,则从越南、缅甸、柬埔寨开始建点,延伸至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也就是说,从中国的丹东沿大陆海岸线,经 台湾海峡到香港澳门,从河内、新加坡一直至温哥华、纽约、洛杉矶等地都建立了分支机构,涉及1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海产营业额高达30亿港元,高峰期达 40亿。
   
    当海产业还在蓬勃发展的时候,蔡冠深又将目光转向房地产业。在房地产建筑业获得丰厚利润的同时,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再跨至金融证券业。从1997年开始, 又在香港和国内投资高科技领域,1998年成立新华科技集团,公司业务向资讯科技产业领域拓展,专营软件开发、Linux解决方案、系统集成解决方案、高 科技策略投资与资产管理四个方面。此后,他又抓住时机成立了新华传媒集团,并同时进军基础建设行业。
   
    从25岁成为企业掌门人,到如今25年过去后,新华集团在蔡冠深的带领下,经营范围已由50年代的海产品扩大到现在涉及海产食品、地产建筑、金融财务、基 础建设、高新科技、传媒文化六大领域,家族总资产超过100亿港元。正是这些庞大的资产和一颗回报国家和社会的善心,使一向信奉“达则兼济天下”儒家思想 的蔡冠深30年来为祖国的科教事业投入了3亿港币,做出了令人深深敬佩的公益事业。
   
出钱出力出心出时间  三十年捐赠三亿港币
   
  
   
“关键是出心出时间”
   
    蔡冠深这次来到上海大学,与十年间获得蔡冠深教育奖励基金的博士生们汇聚一堂。从1997年设立基金以来,已经有一百余名优秀博士生获得了此项奖励。在上 海大学蔡冠深教育奖励基金实施办法第一条中,对获奖者的要求里,将“刻苦钻研”、“开拓创新”放置在了“成绩优异”之前。这一天,其中的大部分获奖者都回 来了,蔡冠深希望借此机会听听博士们近年的发展状况,也听听他们对捐资助学的建议。
   
    为了能连续两天在上海大学参加公益活动,蔡冠深不得不把一个重要的签约会议推迟了,他跟对方说,“学生的时间已经定了,不好改,我们的时间就改一改吧。”对一个时间比金钱还重要的企业家来说,他坚持在捐资助学上践行  “四出”:出钱、出力、出心、出时间。
   
    “出钱、出力是肯定的了,关键是出心、出时间。”蔡冠深说,凡是自己捐助的基金发奖,他总要亲自前往,这已经成为他的习惯,“有的人可能是捐了钱,获个 名,但我们希望通过事必躬亲,让钱用得到位,更重要的是,我们真心真意地来,发自内心帮助那些学校和学生发展。”
   
   

三十年捐赠达三亿
   
    蔡冠深关注教育最早要追溯到1975年,那是他第一次回广东中山探亲。家乡的贫困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拜访一些乡亲,送了很多礼物,看到家乡条件比较 差,路也没有,桥也没有,教育也不行。”于是在父亲的带动下,他们开始为中山修桥铺路。热心公益、回馈桑梓、重教兴学、尊老敬贤的品格从此开始在蔡冠深心 里萌发。时隔四年之后,蔡冠深又来到家乡,资助兴办中山市华侨中学、小学和幼儿园,开始了在内地帮助教育事业发展的历程。
   
    在谈及心路历程时,蔡冠深坦言,“我的家族出身贫寒,父辈以上是广东中山的渔民或农民。我们小的时候,唯一能受的教育是到义学念书。所以,富裕以后,父亲 总是教育我们,不能忘记我们曾经获得的帮助,要回报社会,为下一代人的教育提供助益和支持。最初,这是一种质朴的想法,只是一种简单的报恩愿望。”
    
    

钱伟长先生与蔡冠深亲切交谈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到30岁以后,蔡冠深产生了走出中山和广东,捐助国家教育和科技事业发展的想法。蔡冠深说:“科学和教育是立国强邦之本,我们希望国家富强,就该在这两方面多尽绵薄之力。”
   
    1995年,蔡冠深到中国科学院和院长周光召见面。周光召办公室里的沙发让他十分感慨,“一坐下去就起不来了,那沙发太旧了,起码有三十年了。”
   
    这一年,蔡冠深捐资800万人民币设立中国科学院院士荣誉基金会,期望通过成立基金会,给予80岁以上的老院士支持。他觉得,一批老科学家在新中国成立前 后,放弃外国的优厚待遇,从美国、英国、法国等地回国参加建设,不求闻达,不讲利禄,对个人生活无怨无悔,他们创造的业绩和爱国精神,令人感动和敬仰。他 设立基金会,除了体现物质上的关心外,更重要的是想借此向老科学家们表达敬意。科学兴国,功不可没,后人要永远铭记他们的功勋。
   
    1995年6月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广东厅举行的首次院士荣誉奖金颁发仪式上,基金会向115位80岁以上的老院士颁发了荣誉奖金。作为当时在场最年轻 的院士,83岁的钱伟长院士站起来发言,讲到动情处不禁落泪,这一幕深深地印在了蔡冠深的脑海里。此后,一老一少开始了长达十几年的交往,结下了深厚的友 谊。不久前,一代“海产大王”蔡继有先生逝世时,95岁高龄的钱伟长老人一字一字写下了悼词,这让蔡冠深感念至深。

蔡冠深看望何泽慧院士
    
    而今,蔡冠深和他的新华集团为奖励广大科技教育工作者与莘莘学子而设立的基金会已经有一长串名单:中国科协新华青年科技奖励基金、中央民族大学蔡冠深教育 基金、北京电子科技学院蔡冠深教育基金、复旦大学蔡冠深教育基金、上海大学蔡冠深教育奖励基金、南京紫金山天文台蔡冠深行星科学奖励基金……
   
    三十年间,蔡冠深的捐助遍及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科研院所,设立的教育和科技基金有20多项,先后捐出的资金已超过三亿港元。
   
  

全新教育理念的实践者
   
    对于教育,蔡冠深有更深远的理想。
   
    2004年初,由蔡冠深的新华教育基金会赞助的APEC教育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会议探讨亚太地区及中国教育改革,对蔡冠深触动颇大,“我认识到,中国的教育改革应该从基础教育开始。”
   
    不久,蔡冠深就捐资在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成立了“中美教育研究中心”,致力研究中国的基础教育,推动最佳办学模式。后来他又找到北京师范大学,在北师大建 立“美中教育研究中心”。两个中心一起研究中国的基础教育,包括全新的课程设计、教师培训、双语教学等诸多方面。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校长为蔡冠深颁发荣誉人文博士
    
    “理论有了一大套,那到底有没有用呢?”务实的蔡冠深决定创办一个学校,试一试这些用最新的教育理念研发出来的教育方法,于是他在北京创办了一所国际学 校,融合中西教育方法。二十几个国家的学生在同一个学校读书,用的是同样的教材,教学的是同样的外教老师,中外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相互学习,彼此认 同。如今,这一套教育理念已经得到了各方的认可,在美国也已经有三五所学校开始用这样的模式办学,这让蔡冠深深以为荣。
   
    随着经济的飞快发展,蔡冠深意识到金融商务人才需求增大。于是三年前,他在辽宁大学设立新华国际商学院,跟英国著名的商学院合作,学生两年在沈阳学习,两年在伦敦学习。每年他还把其中优秀的学生请到香港,实地了解股票市场和金融运作。
   
    很多高校的校长这样评价蔡冠深:他的贡献不仅在于提供了物质支持,还在于其独特的精神内涵促生了一大批新型教育模式的拥护者与推进者。
   
    “办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人才,办教育的效益就是出德才兼备的学生。办教育的人一定要有办教育的心,没有办教育的心,你还是不要办了。”蔡冠深忙碌着,思考 着,也快乐着,“我在做这些事的时候,内心有一种无法言说的满足感,这种感觉是很实在的,也很快乐。如果说无私捐助的行为可称善举的话,那么,在行善的过 程中,我已经得到了奉献的愉悦,这实际上已经是对我的最高回报了。”
   
   具备了勇气、学识、决心和勤奋,遇到困难就不怕
   
    文汇报:蔡先生,在香港人们为什么称您是“隐形富豪”?
   
    蔡冠深:“隐形富豪”的名称是香港一家媒体搞出来的,因为他们约了我很长时间我一直没有接受采访。
   
    “隐形富豪”名称一出来后,很多媒体都在用。这个名称是好听还是不好听我不知道。我感觉第一我也不是什么富豪,主要是一个有一点累积的企业家;“隐形”是不是好事我不知道,“隐形”等于你的钱见不了光。我感觉这个名称不一定是恰当的。
   
    文汇报:可能主要还是指您比较低调,比如您坐飞机从来不坐头等舱。
   
    蔡冠深:很多人称我是“低调大王”。我感觉称“低调”比较好。
   
    文汇报:您领导的新华集团现已发展成为以香港为总部的多元化跨国集团公司,主要经营海产食品、地产建筑、金融财务、基础建设、高新科技、传媒文化六大业务。如果把这六大产业称为您的六个孩子,您最喜欢哪一个?
   
    蔡冠深:这六大产业呈一个金字塔结构。在底下的是海产食品、地产建筑、金融财务,中间的是基础建设、传媒文化,处于最高端的是高新科技。我感觉最喜欢的也 不能说是哪一个,不同的层面有不同的喜欢。如果说对国家的贡献,对世界各方面的影响,那就是高新科技,可是最现实、最为大家认同的行业是金融,赚钱最多的 肯定是房地产啦。海产食品是老本行,肯定也是最喜欢的行业,有50年的感情了。其他两个行业也很重要。基础设施行业每天收钱不是也很好吗?传媒产业,影响 不大,赚钱不多,可是有一种文化软实力的无形影响,对集团软实力的发展很重要。
   
    文汇报:您觉得您这一辈企业家与您父亲那一代人有什么不同之处?
   
    蔡冠深:我父亲那一代人艰苦创业,辛辛苦苦一步一个脚印把事情做好,是传统的企业家。人们问我们第一桶金是怎么得来的,我们回答这个行业从来没有第一桶 金,天上不会掉第一桶金给我们,我们都是一块金子一块金子累积起来的,每一块金子里面都有血汗。我们只能做一块钱赚五毛钱的生意,一块钱不会变成五块钱, 这是实业。
   
    到了我这一代,我把海产事业变得国际化,同时我们从劳动密集型的行业跑进资本密集型的行业,比如房地产、基础建设行业。又从资本密集型行业跑进知识密集型 行业,比如传媒行业、高新科技行业。传统企业家从事海产行业是没有问题的,可以靠勤奋。就好像小学生对小学生、中学生对中学生,你不懂英语我也不懂英语, 但大家可以讲两句普通话,称个兄弟,谈个价钱就行了。但当我跳出去的时候就不是这个概念了,我的对手都是MBA、博士后,他们的受教育水平、知识和创意都 是世界级水平,谈的都是到伦敦上市的规则。而我们从基础产业跳到第三产业,必须具备这方面条件。没有学识是不行的,人家怎么听你的?游戏规则懂不懂?系统 怎么调控?除了资源、能力外,还要有勇气。如果你什么都没有就无所谓,如果你已经有了就不一样,我不拼也是“海产大王”,但拼不出来人家就要笑话你。具备 了勇气、学识、决心和从事第一产业的勤奋,我看是可以拼的。
   
    文汇报:您18岁从日本回来后,似乎就一直忙于企业事务,而没有时间再接受专门的学校教育,在管理这些高端人才和企业的过程中,您碰到困难吗?您怎么办?
   
    蔡冠深:第一是要自我提升,第二是要终身学习,第三点,我学习的人要比自己强。比如我学讲话,学的是克林顿总统是怎么讲话的,全球500强的CEO是怎么 讲话的。比如我学英语,学的是英国广播员标准的英语,我学普通话,学的是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的标准发音,我不会去学方言。当你一学就学最好的,有这个决心, 有艰苦奋斗的毅力,还是可以的。人家哈佛大学的MBA会这么干吗?我想不会。我跟他们不一样啊,我穿水靴出来的,每天四点起床,五点钟工作。我用搞第一产 业的艰苦奋斗精神去搞第三产业,可以讲是事半功倍的。
   
    思维、眼界、站得高看得远很重要,加上自我提升、终身学习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我看遇到困难问题也不大。
   
    文汇报:管理家族企业您觉得有负担吗?
   
    蔡冠深:没有一个企业模式是完美的,关键是制度还有人。你知道花旗银行是谁的吗?不知道。谁是老总啊?也不知道。但如果问长江实业是谁的,你就知道是李嘉 诚的。纯商业模式的企业,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员工是按合约来办事的,在合约期内会忠诚,可是合约一到以后,就可能帮助竞争对手来打你。人会成为 “企业的动物”。传统的家族企业会不会呢?重感情嘛就不会,比如新华集团,员工都在一个大家庭里,都与企业分不开,彼此就像兄弟姐妹一样了。不好的地方就 是有感情的负担、历史的负担。关键是看你怎么取得平衡点,这就是我们现在要走的路。我们把家族优化的企业都上市,从家族控股的公司变成上市公司,引进职业 的经理人进行管理,但谁是老板很明确,这样企业就有向心力,就有归属感。
   
    文汇报:您从事这么多行业,还要做很多公益事业,您的工作状态是怎么样的?
   
    蔡冠深:我做决策,不做具体的。每个行业都有总部,我有几个特别助理,通过e-mail、电话等知道情况,然后做决策。如果有需要的话就到一个地方一个地 方去开会,忙的时候,各地的老总到我这里开会。比如我人在越南,日本有一个合同要签怎么办?很简单,我的秘书弄好后,我在越南就把文件看了,签个名发到东 京去。当我人回到香港,日本汇来的钱也已经到了。可以讲信息化推动了整个产业的发展,通过信息化,很多时候人在哪里并不重要。